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基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4-12-24来源: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审计局作者:卢志辉点击:140

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国家减税降费的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日益凸显。这种情况下,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笔者在审计中却发现基层预算绩效管理仍然存在绩效指标不合理、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绩效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观念不深入,预算与绩效融合的深度不够。政府、部门、政策和项目层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强,事前评估、绩效结果应用、绩效审查监督等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制度不健全。另外,基层财政部门对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也不够,绩效科室力量配备不足,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对绩效管理用力不均,未建立起一体化运行机制。

(二)绩效管理不到位,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指导不够。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审核不严,业务指导跟不上,重点绩效评估、评价、后评价的质量不高,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预算绩效管理共性模板化倾向和个性要求之间存在差距,重大政策、重点领域、重大投资、重大项目等方面的预算绩效管理对政府决策的支撑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不全面,有的未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国有资本经营三本预算开展绩效评价,未对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价。多数预算部门的财务科室把本该由业务科室承担的绩效工作接了过来,将制定绩效目标、跟踪监控等专业性工作归口于财务人员承担绩效管理职责,使业务管理与绩效管理基本脱节。

(三)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指标项目与资金使用方向偏离。因绩效核心内容体系不完善,绩效评估衡量方式过于简单,导致指标设计的质量和层次不够高,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相关绩效评价工作比较粗浅;如部分预算单位绩效目标设置不完整,产出指标中,未对质量、成本等重要指标做出具体目标设置;自评不合理,部分预算单位绩效自评表虽设置了一二三级指标,但有的连最基本的标准分也未设置,未对一二三级指标进行自我评价;部分项目存在事前未进行项目评估、事中未执行绩效监控、项目完成后未进行绩效评价等诸多问题,导致项目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未形成约束,评价标准不科学,使资金失去严格的监管而达不到资金利用的最优目的。

(四)评价结果未发挥作用,绩效评价多数流于形式。大部分部门的绩效自评分数都相当高,但反映出来的自评质量却比较低,对公共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管理情况反映不够准确。绩效评价结果形成以后,未采取下一步的跟踪措施,绩效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未落到实处,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很多自评为“优秀”的指标,与审计现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严重不符甚至大相径庭。这样的绩效评价结果不仅无参考价值,相反还掩盖了项目实施后存在的问题,使资金管理者无法判断资金是否真正发挥效益,做出正确决策。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审计建议

(一)深化绩效管理,加强配套改革。稳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层次,以预算绩效管理为基础,在政府治理层面健全预算绩效的权责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制度体系等;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完善中期财政规划、政府收支分类、项目支出标准、国库现金管理、政府财务报告等综合配套改革,并加强监督管理。

(二)明确责任主体,压实绩效责任。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及相关内部科室要明确职责,抓实主体责任“牛鼻子”,按照“谁支出、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资金使用单位是本单位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预算单位内审科室要负责加强本单位绩效目标和绩效自评结果的审核;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绩效管理,并对重点项目开展财政绩效监控和财政绩效评价。

(三)补齐缺失环节,完善管理体系。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理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中预算申请、预算分配、预算评审、审计和预算审查监督的职责分工;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中形成党委政府、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审计部门、人大、纪检监察部门、社会与第三方机构等各方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运行体系,并形成合力。

(四)提升指标针对性,细化指标科学性。财政部门要指导各预算单位做好绩效指标的设计工作,重视重点评价工作,因地制宜制定普遍适用的共性指标,将绩效管理真正重视起来;预算部门要深化绩效申报及自评工作,在不同项目核心绩效指标的细化、量化上下功夫,做到各级预算指标均能全面、科学地评价本部门项目资金运用情况,真正促进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运行效率。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