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布时间:2021-11-15来源:福建省审计厅作者:汤博民点击:376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情况,统筹分配项目计划和审计资源,以政策、资金、项目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市、县两级审计人员对南安、惠安、德化关于农村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发展、农产品生产保障、农村产权改革及农田保护建设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全覆盖,共延伸40个部门,走访28个乡镇(街道)、83个行政村、111家农户经营户,抽查387个项目涉及专项资金5.44亿元。
(一)加强审计“三统筹”,推动多元融合提质增效。泉州市审计局提前谋划、统筹调配、整合资源,推行“市县融合、上下联动、内部挖潜”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提升整体效能。一是加强项目统筹,积极探索嵌入式、融合式的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将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策跟踪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统筹融合,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有效扩大乡村振兴审计覆盖面;二是加强调研统筹,践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主题活动,以调查研究为导向、以调研成果为参考,精准响应研究型审计在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推进审计与调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审计的治理效能;三是加强组织统筹,按照上级部署的工作方案、政策标准、质量要求,通过“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等方式,累计组建10个审计调查及整改督导组,投入审计人员40人次,通过审计实践,以审代训、以训促审,拓宽审计思路,提高参审人员政治敏锐性和宏观政策水平,提升乡村振兴审计工作质效。
(二)坚持问题“三聚焦”,确保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第一,聚焦政策措施完善落实,促进建立完善19项制度,印发16份工作措施,督促18个乡镇及5家经营主体按要求落实报备设施农业用地情况,推进14座农村公厕、垃圾污水处理及农综项目等公共设施落实正常运营管护;第二,聚焦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督促安排拨付乡村产业发展、恢复生猪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及公路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2675.74万元,调账归还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公厕补助专项256万元,补开发票229.30万元,收回应缴未缴土地出让金71.5万元、重复发放农村公厕县级补助12万元、重复领取三格化粪池资金2万元;第三,聚焦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健全规范168个乡村振兴农林产业发展项目奖励补助申报管理,移送查处1个违规招投标道路硬化工程项目,排查处罚4家未按要求开设农民工专户建设单位,核查调整1个生态环境整治项目评审造价63.42万元,核算收回1个农综项目多计工程款6.22万元,梳理完善12个试点村、243户三格化粪池和农村户厕改造项目台账管理,推进省级试点村、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乡村产业振兴、农村景观提升等6个进展滞缓项目完工验收。
(三)活用数据“三步走”,促进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按照“整体分析、疑点筛查、分散核实、实地验证、精准定位”的思路,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优势,一是采集、整合农业、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8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在册清单、369家注销和异常名录,国网供电部门提供的销售电价清单及120家农业生产用电户信息,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图入库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林业调查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等4套业务数据资源;二是综合运用查询、分类、统计、比对等研判手段,进行跨行业、跨部门、横向、纵向地叠加关联分析,核查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管理、“空壳社”清理和享受农业生产用电,以及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等方面疑点线索;三是结合省审计厅大数据分析疑点,实地查看验证,精准定位核实,促进规范763家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推动摸底8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农业生产用电政策,核查清理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规范34435.5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图入库工作,进一步巩固数据分析成果。
通过审计,有效促进规范资金管理使用、推动政策落地落实、提高项目运行绩效,全面巩固增强乡村振兴审计工作成效,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泉州市审计局汤博民供稿)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