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审计:“三关注”督促国企集团加强母子公司管理
发布时间:2021-09-08来源:江苏省淮安市审计局作者:张梦影点击:330近期,江苏省淮安市审计局在开展国企审计中发现,国企逐步集团化运作,有效激活了国企的活力、动力和竞争力,但通过近两年对国企的审计,发现部分国企集团在母子公司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该局提出有针对性审计建议,督促国企加强规范管理。
关注集团母子公司管控模式运行情况。从审计披露的情况看,部分国企集团采用的管控模式更多的是站在主业过往运作模式的简单复制,没有从宏观角度考虑集团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尚未对子公司实际发展和经营领域形成明确指导性目标,在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投融资发展部门的审核审批权力较大,影响各级子公司独立运作能力和主营业务发展。
关注集团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建设情况。有的集团虽已建立了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但落实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标准化的量化指标,部分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仅限于报备式,子公司缺乏市场危机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内控体系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度较弱,同时集团母公司内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关注集团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情况。有的集团子公司经营业绩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利润,或是连续亏损,但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往往是以年初的目标责任书来替代绩效考评,考评指标缺乏量化值和针对性,没有考虑到不同子公司之间的经营实际,各子公司管理层的收入并不会因为考核结果的差距而出现较大差别,绩效考评制度尚未有效运行。
针对以上问题,审计提出:一是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化企业管理模式。集团母公司应按照市场化要求进一步规范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梳理各子公司业务属性并进行分类,防范国企盲目多元化和恶性竞争,引导子公司准确定位增强子公司独立应对市场的能力,发挥国企自身优势,有效激发国企集团的整体活力。二是明确集团总部定位,强化集团母子公司的管控体系建设。集团母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进和优化适合发展需要的管控体系,依据各级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实行统一集中管理与分级分类管理、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内审部门和监事会的监督保证功能,科学配置集团各项资源,提高集团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三是建立差异化经营业绩考评管理制度。集团母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子公司实施差异化业绩考核,科学制定可量化的经营业绩指标,客观评价子公司的经营绩效,探索建立子公司经营业绩动态考核评估预警体系,及时了解子公司经营状态,激励子公司科学有序规范发展,确保国企长远健康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