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赏 >> 美文欣赏

代销店

发布时间:2024-01-04来源:湖北省宜昌市审计局作者:吴德纯点击:147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首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生活画卷缓缓展开,那些关于大队供销社代销店的记忆,充满着繁华与朴实的交织,见证了我儿时的童年记忆和农村的快乐生活。

上世纪那个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农村物资供应相对匮乏,公社供销社成为了农民们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唯一场所。每逢赶集的日子,公社供销社便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满足了社员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农村老百姓购物方便,公社供销社便在部分生产大队设立了代销店,专门供应社员生活急需的油盐酱醋和孩子上学需要的笔墨纸砚等日常生活用品,也代收农副产品,亦称双代店。

我们王畈公社永乐大队的代销店就设在进村入口与省道的交汇处。此处地势刚好较周围高出近3米,占地约半亩地,便于存放农副产品,且不易淹水。虽说社员到店里来购物要上下坡,但便于代销店负责人自己用人力板车转运货物到公社供销社。

代销店里,笔墨纸张、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整齐摆放。每当新学期来临,家长们都会带着学生来购买学习用品。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兴奋地来到供销社,挑选心爱的笔墨纸张、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因代销店离家近,我便成了店里的老客户,差不多十天半月都要去一趟。那时候,每个周末我都会在山上寻找树兜挖,然后背回家,用斧头加榔头将树兜劈开晒干,十来天就可以卖了。一个树兜晒干后一般40到80斤,背到代销店8厘钱一斤,还可以卖几毛钱,称盐打油的钱也就够了。多余钱就买几本作业本和铅笔、橡皮擦等学习用品。有时候还慰劳一下自己,买几颗药膏糖吃。记得有一次到代销店去卖柴,78斤,没除水分打折,共卖了六毛二分钱,买了一斤半煤油,两个本子,还多三分钱。三分钱怎么用?我斗争了半天,决定买两块糖犒劳自己。那时候的药膏糖是两分钱一块,只能买一块半糖。营业员就用小刀给我切下了半块糖。我把半块糖放到嘴里,开心极了,然后将剩下的一块糖在代销点用草纸包好带回家,给两个姐姐每人平分了一半。姐姐们高兴得跳了起来,亲了我一次又一次。

代销店的营业员,是我们二队的一位腿部有点残疾的杨叔叔。生产队考虑他腿脚不方便,但人品过硬,廉洁正派,就推荐他做了代销员。他每次看见我背着柴火去代销店时,都会热情地与我招呼,然后及时帮我称重算账,并询问我需要买点什么,主动帮助我挑选物品。他的亲切和温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

在那个年代,供销社代销店是农村社员和孩子们购买生活物资的唯一途径。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前称盐打油、买年货的人会特别多,有时候还会排起长队。那时候的盐是按斤称的,煤油则是按提出售,一提一斤。代销店里的营业员忙碌着,家里人也只好来帮忙,为农民们称量、打包、拿货,而大家也乐于在这样的氛围中交流、拉家常。

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废品的回收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大队供销社负责废品回收,收集农民们带来的破铜烂铁、废纸旧书等。而这些废品经过供销社的处理和再利用,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七十年代的代销店,见证了我们农村生活的变迁,也成为了我们那一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供销社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网购、直销、农村经纪人、合作社、涉农行业协会等新型供销模式。然而,那些关于供销社代销店的往事,依旧深藏在我的记忆之中,永不消逝。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