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
发布时间:2022-09-15来源: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审计局作者:徐向馥点击:402哈罗德最终还是见到了奎妮最后一面,也最终还是和妻子回归到了携手共度余生的爱里。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这本书封皮上那个落寞而坚定的背影所吸引,然后看到了它的书名《一个人的朝圣》,心里想:这应该是一本关于宗教和信仰的书吧。虽然我是坚定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者,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还是买下了这本书。
书的扉页上有一句话:让日常阅读成为看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初时,我对这句话的意义不甚明了,直至看完整本书,我似乎才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哈罗德是一个65岁的啤酒厂退休职工,他和妻子莫琳生活在英国最南端的乡下金斯布里奇,生活寡淡无味,相对无言。
一个星期二的早晨,他收到了二十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奎妮从贝里克疗养院寄来的信,她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信的路上,错过一个又一个邮筒,最终决定从这个英国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的贝里克疗养院,因为他相信,如果他虔诚地步行过去看她,她就会好起来。
没有手机,没有背包,孤身一人,就这么启程了……
途中,他遇到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不断回想自己和妻子过去的生活,不断回忆儿子的点滴,不断想起关于奎妮的一切。一天一天,鞋子磨破了,腿走肿了,身体极度虚弱,他还是咬牙坚持着,基本上每天都会给莫琳打电话,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还就会给妻子、奎妮和那个加油站女孩寄上上一张明信片,买上一点小礼物,邮寄回去。途中,还遇到一些打着“朝圣”旗号心怀各种目的的人,他们跟着他一起行走在英国乡间的小路上,对他的路线和行为指手画脚,让他心力交瘁。就在快到贝里克时,他打电话给莫琳,告诉她坚持不住了,他要放弃,他要回家,他要回到莫琳身边。而此时的莫琳,这个深深爱着哈罗德的莫琳,鼓舞他,激励他,还答应他会去贝里克和他一起。最终,在妻子的鼓励和自己的咬牙坚持下,哈罗德来到了贝里克的疗养院,看到了病床上已经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样但是还坚强活着的奎妮。这个时候距离哈罗德收到奎妮的信件已经过去了87天,而他,真的步行了627英里,从英国的最南端走到了最北端。
另一边,莫琳在哈罗德走后也开始一点点想起她和哈罗德第一次见面、结婚、生孩子、养孩子,想起他们从相爱到吵架、隔阂、冷漠、分房而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原来她还深深爱着哈罗德,她开始收拾自己衣服,搬回了哈罗德的房间,与丈夫的心结也在慢慢打开。
最终,他们共同送了奎妮最后一程,并携手走向了人生余下的日子。
故事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无聊,有的人觉得单调,可是我看完了真的有心头一热的那种感觉。接近三个月的行程,足以让主人公缅怀过去,反思当下,希冀未来。这是人生的朝圣之旅,更是心灵的救赎和洗涤之旅。
前几天,一个久未联系的大学同学给我发信息,让我推荐几本书给她看,她说她老是有悲观主义情绪,什么事情都往负面想,家庭和生活让她觉得苦闷,无处释放,她想看看书调节一下心理状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时间就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她,我想这本书应该会给她力量。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在一步步往前走,或勇敢,或平淡,或懦弱。在行进的过程中,山川河流,荆棘丛林,坦途大道,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偏离主道,偏离初心。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自省,不断自我修复,正如《论语˙学而篇》里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如是,今人亦如是。
年少的时候,我们对待工作激情澎湃,对待爱人如沐春风,对待朋友诚可交心。在经历一番人世沧桑后,虽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久经世故,心底漠然。我想这就是书的扉页为什么会写下这么一句话的缘由吧,人生的旅程让内心的激情一点点冰封,最后如大海般沉寂,而读书却能让我们的心灵“山川融化,春暖花开”。
读一本意义深远的书可以拓宽我们认知的维度、思想的深度,给我们的灵魂带来强烈的冲击。那么,今天,你读书了吗?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