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鉴赏 >> 名家名作

文人的气质

发布时间:2012-02-13来源:网络作者:冯雁军点击:388

陆文夫从苏州调到南京,还随身带了一个皮包,皮包有时发出金属的碰撞声。很长一段时间里,同事们都不清楚他那个旧不拉叽的包里装的是什么。

有一天,突然刮起的一阵大风,把办公室的许多门窗都砸坏了。正当大家为修理发愁时,陆文夫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从里面拿出全部家当:一把小锤子,一个螺丝刀,还有一副扳手和几十根钉子。原来,陆文夫手巧,很会做事,没多少工夫,所有被大风刮坏的门窗就被修得完好如初。之后,看到哪个房间窗子上的螺丝松了,陆文夫就掏出螺丝刀来拧一拧;哪里少了钉子,他会马上补一颗。同事们说,省文联的房间几乎都被他检修过一遍,后来他都修出名气来了,只要有东西坏了,大家都找他。东西修好了,领导和同事免不了会夸上两句。每每这时,他总是一摆手,露出灿烂的笑容。同事说,他笑得很有成就感,样子也很可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陆文夫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陆文夫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好不容易碰上了一次单位分房的机会,可人们并不知道他这个官有多大,是什么样的“级别”,应该按什么样的“规格”对待。当地政府便把电话打到北京,那边的回答也很模糊,只是说“相当于副省级”。“相当于”在干部级别上是显而易见的,那跟“等于”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干部待遇这样的问题上,确是丝毫不可以含糊。说的人轻巧,听的人可吓了一跳。事情捅出去,可惊动了地方,苏州还没有这么大的官儿,只有进省委常委的苏州市委书记才是这个级别啊。于是,很快给他分了一座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房。另外,还专门为他配了一辆小车。

在新房子里第一次接待外宾,陆文夫就闹出了笑话。那天,他亲自用小车把外宾接到家来。自古以来,苏州就是尺土寸金的地方,虽然他拥有一座像样的独门独院小楼房,可他家门口的地界并不宽敞,甚至有点逼仄,逼仄得只能容得小车,连拐弯的地方都没有。车子靠边,只能从一边下人。当时,他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出于礼貌,他执意谦让,可客人在里边又出不来,再三推让之下,这位国际友人只得说了声:“对不起!”然后躬身伸腿,硬是从他前面爬了过去。

这事被文坛传为笑谈。有一次会后闲聊,天津的冯骥才向他核实这则轶闻的真伪,陆文夫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冯骥才不知他这摆手是否定这是个瞎诌的玩笑,还是羞于再提那次的傻事?

还有一次,那是在一九九一年的冬天,冯骥才准备在上海市美术馆办个人画展,他租了一辆车子,将所有画框从天津往上海拉。车子开了一天一夜,司机太疲劳,经过苏州时不小心打了个盹,车子便一头扎进了路边的水沟里,许多画框的玻璃都破了。

当时身在苏州的陆文夫知道这事后,二话没说,半夜里动用关系找人,立刻用拖车把车子拉上来。一面安排出事司机住宿休息,一面派人把车子弄到苏州的一家汽修厂去修理,还请人把弄坏的画框一一仔细修理好。这才没耽误冯骥才三天后在上海美术馆的那次成功展览,否则就会误了大事。事后,陆文夫也没有告诉冯骥才。

直到画展圆满结束,冯骥才方晓得还有这么一段小插曲。于是打电话给陆文夫,想表示一下谢意。可几次电话打过去,都没有找到他人,时间一长,把这事竟忘记了。 

若干年后,冯骥才在北京开会碰上陆文夫,当面谢他,陆文夫还是伸出那双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又是什么也没有说。

陆文夫去世后,冯骥才写了一篇文章怀念陆文夫,特别写了这些细节。可以说,这摆手之笑,就是一个人的义气,一个人的友情,一个人的真切。这一摆手的笑,把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种客套全都挥去了,只留下一片真心诚意。由此,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的气质。这种气质,一如江南水乡的那种宁静、平和,那种清淡与明澈,还有着绵长的韵味。



上一篇:成长的烦恼

下一篇:春里的诗情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