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审计当前位置:首页 >> 八面来风 >> 我与审计

做群众利益的守护者——记山东省审计厅刘林

发布时间:2025-01-08来源:山东省审计厅作者:耿天竹 杨健点击:18

去年6月,山东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表彰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好干部)”“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的决定》,山东省审计厅社会保障审计处一级主管刘林获评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好干部)”称号。2015年9月,刘林来到山东省审计厅工作,在厅办公室锤炼五年多的时间后,2021年4月投身到社保审计战线,2021年11月,他主动申请到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田桥村担任第一书记,无论是在审计一线还是在乡村振兴一线,他始终用心用情、尽职尽责地为群众服务,守护好群众的利益。

心系百姓 执审为民

来到省审计厅社会保障审计处工作后,刘林总是想着用自己的努力为百姓做些实事,尽力破解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实中的难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2021年5月,刘林和同事们在临沂市开展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调查,这是他参与的第一个审计项目。在一次走访中,刘林来到贫困户卢德美的家中,卢德美丈夫患有精神残疾,父母年事已高且身患疾病,女儿还在读书上学,家庭的全部重担都落在了这位瘦弱的母亲肩上。了解情况后,刘林问起她为何没有申请公益岗位,卢德美笑着回答说:“俺年龄大了,又没啥文化,不符合条件啊!”这笑容掩饰着生活的艰辛与苦涩,一句简单的回答让刘林的心中升起了大大的疑团。公益岗位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有偿的社会服务性岗位,本就是面向社会大龄失业或残疾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呀!究竟是什么样的条件设置把本应享受公益岗待遇的就业困难人群拒之门外?

为了揭开疑团,刘林立刻着手摸清该市就业困难人员公益岗位的开发使用情况,将审查的重点放在是否存在公益岗位招聘条件设置不合理、违规限制公益岗年龄以及未重点保障就业困难人员等方面。为了尽快从千头万绪的资料中找到突破口,刘林把自己钉在了办公室,一干就是一整天。经过反复研究比对公益岗人员数据信息,他发现该市公益岗位最终录用人员里面有很多是90后年轻的本科、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员。刘林顺藤摸瓜、刨根问底,通过查阅临沂市市直部门及县区官方网站上关于公益岗位的招聘公告,对比当地公益岗招聘信息,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当地机关事业单位为了解决编制不足、人手紧张的问题,在招聘之初,就对年龄、学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直接把公益岗位原本真正应该保障的大龄、失业、残疾等就业困难人员挡在了门外,这完全违背了公益岗政策兜底安置困难群众就业的初衷。

最终,在审计的推动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公益性岗位的安置重点是就业困难群体,岗位设置坚持公益属性的原则及搭建全省统一的公益性岗位精准管理系统的要求,建立了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全程精准管理。山东省人社厅联合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城乡公益岗位开发管理机制,并开展了全省范围大检查,要求市县不得违规设置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限制,全省数万名就业困难人员从中受益。

自参加审计工作以来,刘林始终秉持为民初心,先后参审了地方党政经济责任审计、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政策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审计项目,共查出违规问题金额13.7亿元,侵害人民群众利益问题金额2.58亿元,向纪委监委和主管部门移送案件线索13起,推动完善规章制度30余项。

为民解忧 全力帮扶

2021年11月,刘林主动申请来到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田桥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最前线同乡亲们并肩作战,一起建道路、强设备、兴产业,摘穷帽、拔穷根。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刘林到村第一天就开始走村入户调研了解村里的情况,经过系统走访了解,刘林对全村3100多人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难事愁事了然于心。田桥村地处黄河南岸,村民世世代代靠种地为生,靠天吃饭,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勉强能够维持生活。这是长久以来困扰田桥村最大的难题。想让帮包村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一个立得住、走得远的好产业。作为审计人的刘林,经过仔细核算,敏锐地发现,村民长久以来保持传统耕作方式,各家各户分散耕种,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导致生产效率和抵御风险能力都很低。在对本土产业和周边产业发展状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刘林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探索找到了合适的强村富民之路——立足当地粮食主产区的现状,以机械化带动农业创效,以规模化实现农业增收,以智慧化促进农业提质,以职业化帮助农业升级,以融合化推动农业转型,走出一条机械化、智慧化和规模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路子找到了,资金如何筹?2022年2月,刘林和队员们集思广益,尝试与周边的周庄村、桑堂村和北头村等5个帮包村抱团发展,各个村以入股方式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每村拿出20万元帮扶资金入股,此外,田桥村拿出村集体自有资金15万元,共筹措到资金115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2022年4月,正值麦收季节,购买大型农机设备迫在眉睫,刘林赶忙与农机装备企业进行多次洽谈,最终由合作社出资于5月购买了5台高性价比、功能先进的小麦收割机;又于8月赶在玉米收获前,购置了6台高性能的玉米收割机,扫除了农机合作社运转的最大障碍,大大提高了劳作效率。同时还注重从本村村民中培养拖拉机操作手、收割机驾驶员等12名新型职业化农民,远赴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开展跨区收割作业,全年共收割12000多亩,合作社当年纯利润近20万元,村集体挣到了“第一桶金”。2022年12月,村集体牵头流转500亩土地,由本村农机合作社进行机械化、规模化耕种,刘林还积极协调农业研究院派出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对田桥村流转土地进行检测划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GIS系统等先进技术对气温气候、土壤墒情、病虫害等进行监测预警,建立起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夏天,合作社共收获45万斤小麦,纯利润达15万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三连增。老百姓不用再亲自种地了,多出来的劳动力怎么办?刘林帮助村里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在村内建成了近3000多平方米的乡村振兴车间,发展包装、服装加工产业,帮助村里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在开展帮扶工作的两年时间里,刘林推动硬化道路7条4.8公里,改造危房5户,安装路灯190盏,修建下水道1700多米,美化亮化村内街道3400多平方米,修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书屋和健身广场共计3000平方米,让田桥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