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坛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漫谈 >> 审计论坛

关于扶贫资金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3来源: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审计局作者:点击:642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主要难点是我国的边远贫困地区。在经济急速发展的今天,开展扶贫工作更为迫切,也更加艰巨。为了使扶贫资金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那么审计监督便是一项最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通过对扶贫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能进一步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尽管如此,目前在扶贫资金的审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扶贫资金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扶贫资金审计难以达到全覆盖、扶贫资金使用不当、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存在不足、审计监督的合力有待加强、扶贫资金审计风险规避能力不足等。为改善扶贫资金审计状况,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审计工作实际,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作一些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扶贫资金   审计   监督  措施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扩大,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然而,高速发展的经济下必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人民的经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逐渐出现两极化的现象。那么,开展扶贫工作,在构架和谐社会,增进城乡居民亲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扶贫专项资金是国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是促进我国贫困地区和边远落后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的资金保障。同时,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的第26次常务会议上提出“审计部门要以公共资金审计为重要抓手,持续做好民生、扶贫、‘三农’及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重点民生资金的使用监督 ”,这充分体现出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民生资金审计的重视。国家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做好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的要求。然而在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中,依然存在管理不规范、挤占挪用、资金闲置、工程建设质量不高、虚报冒领、损失浪费等问题,甚至出现贪污侵吞扶贫资金现象,严重影响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有效贯彻和落实。

  二、扶贫资金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资金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较多,主管专项资金的部门较多,导致专项扶贫资金无法有效整合,扶贫项目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造成了资金运行的高成本、低效率。在扶贫资金配置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违法、违规的现象,即置扶贫规定于不顾,通过隐蔽的手段将扶贫资金分配到非贫困区域、非贫困群众手中;或是违规使用扶贫资金搞面子工程、做形象工程,对扶贫资金报账管理不严,对报账各环节监管不力,相关责任不明晰,使报账制成为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的工具。  (二)扶贫资金审计难以达到全覆盖  由于扶贫资金属于多头管理,存在许多中间环节,有分散使用和交叉投入现象,涉及到财政、扶贫、发改、民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资金拨付链较长,从中、省、市、县(区)再到镇、村、户,由于太多的中间环节,资金下拨、层层审批,加之手续繁杂,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使得扶贫资金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发挥效益。再者扶贫资金还存在点多、面广、小而散,审计人员会因为不了解项目资金的具体情况或人手不足、审计时间有限等原因,导致审计监督难度较大,监督成本较高。  (三)扶贫资金使用不当  由于相关预算管理编制部门对扶贫资金预算的编制不够重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明确必要的编制依据,易导致编制人员盲目确定项目,致使扶贫专项资金不能清晰的在账面上反映,造成专款得不到专用和违规使用现象,如有的把扶贫资金用于单位工作经费列支,有的对资金使用的审批过程没有严格把关,有的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制度没有严格执行,造成大额支取资金等现象。  (四)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存在不足  我国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通常是在事后开展的,而事后监督对扶贫地区及该区扶贫项目缺乏有效的前期评价和论证,审计监督采用事后介入的方式只能查错 纠弊 ,而无法进行事前防范、控制。审计的实施内容不够宽泛,审计的重点往往只放在对扶贫资金的使用上,却无法及时发现扶贫开发项目在前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进而错过调整扶贫资金流向的良好机会,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错过了能够产生高效益的项目,使扶贫资金无法达到优化分配,惯用的审计模式无法满足扶贫资金的监管需求,资金产出的效益大打折扣等,不能完成由资金使用审计向效益审计的转变。  (五)审计监督的合力有待加强  当前,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提高,不少审计人员缺乏实战经验积累,加之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独立性不够强,审计监督容易受到干扰,审计的质量和成果难以得到保证,社会审计的力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经过适当的教育培训,社会审计力量可以成为国家审计的强有力的补充,现阶段,社会审计力量还没有充分利用到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项目中。部分审计项目结束后,所提出的审计建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得到执行,建设性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审计结果不够重视,审计整改的难度就加大,责任追究的难度就更大,审计的监督职能将被弱化,达不到审计的目的。  

  (六)扶贫资金审计风险规避能力不足

  由于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欠缺、不健全以及形同虚设等,或者由于被审计单位自身的某些动机而故意作弊,使得内部管理失控、财务信息失实,进而带来相应的审计风险;在核算扶贫资金时,被审计单位与承建、实施扶贫项目的单位彼此分离,两者工作缺乏同步性、匹配性,使得会计核算丧失了规范性,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操守及审计经验的欠缺,也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其选择的审计方法及手段同样制约审计工作的成效。【1】

  三、关于完善扶贫资金审计的措施  (一)完善扶贫资金的监督机制。对于贫困边远地区的群众来说,国家拨付的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是“保命钱”。开展合理、公正、公平的扶贫资金审计工作,是扶贫资金切实有效投入到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保证。那么,扶贫资金监督机制的完善,需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开展审计监督,使审计的范围扩大,从源头上治理防范风险;同时,建立奖惩机制、专业监督,并辅之以社会监督完善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对扶贫资金管理严格及产生效益好的单位予以奖励,对问题重重、顶风违纪的单位严肃问责。 

  (二)结合常规审计强化扶贫资金日常监督。结合每年实施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审查扶贫专项资金专户制度、专账制度以及报账制度的落实情况【2】,对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同时需要检查扶贫专项资金是否按照进度进行拨付,有无存在拖欠现象,有无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挪用现象。同时将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和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有效结合,对有扶贫专项资金的部门予以关注,审查是否存在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截留或者是将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其他办公经费支出的现象发生。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的结合起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有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骗取,挪用以及截留现象的发生。通过这些常规审计方法,展开拉网式的排查以及监督,从而有效清楚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死角,保证扶贫专项资金能真正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用。【3】

  (三)采取多样化的审计方式提升审计合力 。按照扶贫资金的审计要求,对审计人员进行系统通过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积极开展“上审下”、“交叉审”、“异地审”的组织形式,切实增强地方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并制定合理的规定和措施积极引入社会审计力量,聘请社会审计组织,向社会审计组织购买审计服务,补充扶贫资金审计的主体力量。加强与被审计单位上级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的沟通与联系,确保审计建议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加大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力度。扶贫资金的开展对象是贫困地区,围绕扶贫开发重点,选取一定的比例项目进行审计和调查,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统计,在具体实施中做到“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搞好三个结合”【4】,重点突出揭露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挤占挪用等原因造成的投资失败、无经济效益等问题,把效审计的关键放在如何促进存进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之上,杜绝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滥用私权套取扶贫资金等现象,同时对于项目失败的扶贫资金损失进行问题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建议,引起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整合审计力量强化内部审计指导。由于扶贫专项资金具有实施周期长、实施范围广、使用对象多的特点,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审计机关来对扶贫专项资金展开审计监督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使审计监督工作实现全覆盖以及高质量的标准,因此也就限制了扶贫专项资金的更好使用。所以在强化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管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将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加大,同时,还需要让财政、卫生、教育、交通、农、林、水等扶贫项目综合管理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内审机关以及项目主管部门对社会审计力量进行充分的利用,使扶贫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以及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管理以及对内部各项审计业务的指导,加强各项工作的协调,使审计信息可以得到共享。【3】

  (六)切实抓好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各镇、各部门一把手是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存在问题,细化责任清单,属于谁的问题就由谁来整改;责任部门必须举一反三,找出问题根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整改;审计机关将扶贫审计中存在问题整改不彻底的,及时移交纪委监委部门进行追责,确保审计整改取得实效。

  (七)积极采用先进审计方式方法。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与手段,诸如内控制度测评、统计抽样、风险分析等审计方式与理念【5】,帮助审计人员在总体上对审计对象进行掌控,准确把握住工作的重点,进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在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的时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扶贫资金审核中加入计算机应用,推广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建立一个扶贫项目的专用数据库,把每一个扶贫项目的基本资金使用情况都录入到数据库之中,并且定期进行维护与更新,为今后的扶贫资金审计奠定良好的资料信息基础。【6】

  (八)对审计工作的风险加以防范,是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审计工作的重要支撑,提高对扶贫资金审计工作风险的认识,是有效规避审计风险的基础,对于扶贫资金风险的来源有了深刻认识,可有效降低风险对扶贫资金审计工作的影响。被审计单位作为扶贫资金的使用者,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落实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扶贫资金的核算【1】,不仅要设计被审计单位,还要相关的项目承建单位予以配合,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同时审计人员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同时也要被适当赋权保持权威性,在审计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特别是专业素质、风险意识和职业操守。

  (九)强化部门协作内外联动提升监督成效。联合监委、审计、扶贫等部门,通过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作和共同预防等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和力量,及时发现和揭露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对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要及时沟通,严肃查处发生在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紧盯专项扶贫资金走向,把握关键环节,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严查快处打歪主意、耍小聪明、弄小伎俩,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总结 总而言之,扶贫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的好坏,与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紧密相关,开展扶贫资金审计和监督管理,有利于每一笔扶贫资金都可以落实到需要它的贫困地区与贫困户中,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视与扶持力度,逐渐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扶贫成果。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只有严把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和扶贫资金审计的质量关卡,这样才可以使我国的扶贫资金效益逐步提高。【4】

  参考文献:

  【1】隋玉明.扶贫资金审计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5

  【2】王玉梅.从审计角度看涉农资金使用问题[J].农村财务会计.2017

  【3】王娅婷.强化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对策[J].中国经贸.2017

  【4】陈玲.扶贫资金审计方面问题的微探[J] .现代商业.2014(O4)

  【5】樊茂荣.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与方法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6】秦守成.搞好扶贫资金审计的思路[J].中国审计.2005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审计速递 审计漫谈 八面来风 艺术鉴赏 趣谭生活
联系方式15956947313(微信同号)
版权所有 审计文化网
皖ICP备17027339号 |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3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