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惠民账本晒在“阳光下”——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阳光惠民”监管系统运行纪实
发布时间:2021-03-16来源:江苏省南京市审计局作者:孙雷 王晶点击:353日前,家住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86岁的徐大爷打开“阳光惠民”系统,查到了近年来自己享受到的惠民资金明细——2020年累计发放22659元,其中残疾人两项补贴7095元、尊老金600元、计划生育奖励补贴1080元、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804元、城乡低保11070元,重要生态保护区域补偿——耕地保护补贴2010元。每个月具体的发放时间和明细也一目了然。
除了个人享受到的惠民补贴可随时查询,在系统中还能随时看到全民健身活动、尊老金等项目的资金明细。可以说,凡是与惠民相关的项目,其预算来源、支出情况、补贴对象等,所有账目清晰可见。
“阳光”账单的背后是南京市“阳光惠民”监管系统强大的数据支撑。截至目前,“阳光惠民”系统已经实现了对全市11个区及江北新区、1241个村(社)、22个市级部门惠民资金的全流程监管。
应进尽进,惠民资金“集成监管”
2020年,南京市审计局会同财政部门梳理全市惠民资金条线、查遗补漏,先后发出5次通知,督促相关部门和各区及时录入“阳光惠民”监管系统。系统涵盖了惠民资金总预算、各区预算和使用情况、个人补贴领取情况,并打通市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惠民资金的集成监管。
在系统上可以看到,2020年,各级纳入监管系统的惠民资金规模达222.11亿元,涉及市级及各区美丽乡村建设、水利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教育救助保障资金等65个惠民项目,惠及百姓87000多人。今年已有76个项目,共计106亿元的市级惠民资金被纳入系统监管。
该局农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京市“阳光惠民”监管系统还将建立起惠民资金清单库,全面梳理各级财政安排的各项惠民资金,确保所有惠民资金“应进尽进”,及时、准确纳入系统。今年还要加强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拓展与监管系统自动对接数据的覆盖面,减少人工填报,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提升数据的精准性,进一步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数据预警,惠民资金监管提效
资金运行是否正常,是否花出了实效,是否有违规资金?聚焦打通惠民资金发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阳光惠民”系统已经实现了对可疑数据的实时预警,提高了资金监管质效。一旦发现“专款不专用、该立项不立项”等问题,系统将会“报警”,并设定处理时限。时限内不排查整改的,系统将会向纪委上报,排查整改完成后方可“销号”。
系统预警后如何处理?记者了解到,针对预警的可疑数据,有关部门将明确责任单位调查核实情况,符合规定的在系统中根据实际情况附文说明,确系违法违规的及时整改或根据法律法规立案处理。此外,纪委、审计等相关部门也会实地走访调研,评估相关资金是否起到实效。
2020年,通过系统预警,发现了一批惠民政策落实不力、资金投放不够精准、个别基层干部优厚亲友等问题。据统计,系统累计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3000余条,纪检监察机关及时进行“再监督”,有效保障了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深化监督,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大数据的意义在于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预警’是为了让‘疑点’不再发生,民生切实得到保障。”南京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阳光惠民”监管系统的建设与营运,该局也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同步开展了融合惠民资金审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资金、居家养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污水处理等惠民资金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通过“线上+线下”的双重力量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据介绍,在该局2020年对高淳、六合、浦口、栖霞和溧水5区的扶贫专项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等惠民资金的专项调查中,发现两大类16个问题,促进出台6项管理制度。与此同时,系统还实现了市惠民办与22家资金管理部门以及各区惠民办的联动,提高了应用覆盖面,不断强化惠民资金监管。
“这套造福于民的‘阳光惠民’监管系统,已经从‘建好’发展到‘用好’,真正让惠民资金晒在了阳光下,实现了全流程监管。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百姓,更多的部门觉得这套系统‘好用’,让更多的惠民资金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晒得通透,晒得自然。”该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